宜兴水务集团欢迎您,今天是 2024年 3月 8日 

二维码扫描

文学

首页 > 文化园地 > 员工作品 > 文学
宜兴古桥的历史与现状
作者:【林天柱】 发布时间:2013/6/25 13:49:22 访问:[11094] 【打印】【返回】【字体:
(林天柱)
 
  宜兴,地处江苏南端,与浙、皖接壤,位居沪、宁、杭三角中心,东濒万顷太湖,西南山峦叠嶂,其间丘陵平原交织,溪河湖荡密布,是典型的江南“鱼米之乡”。宜兴,7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先后称谓荆溪、阳羡、义兴,宋时为避太宗赵光义之讳,定名宜兴,沿袭至今。从古代4状元、10宰相、千余名进士、举人和众多的将领,到近当代8000多名教授、25名两院院士以及不计其数的文学巨匠和艺术大师,不但贯通了阳羡历史文化的脉络,而且续写了物化的阳羡历史文化篇章,让宜兴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城市注足了灵气,彰显了鲜活的气场,并成就了“历史文化名城”之荣耀。
 
  展开这历史名城的画卷,古桥无疑是一颗溢彩的明珠,为这座城市增添着不同寻常的色彩。可以这么说:没有古桥的宜兴,犹如没有钻石的皇冠;缺失古桥文化的宜兴,正如尚未点睛的腾龙画作。
 
  江南水乡的宜兴古桥,蕴含着独特的水乡文化,展现出绚丽的艺术丰彩,组合成秀美的自然景观。一直以来,宜兴的古桥以及古桥文化深深吸引着我,从2010年上半年起,我便带着相机,用了近两年时间循着古桥名录一一走访,拍摄,记录。
 
1
 
  据相关史料记载:明正统九年(1444)宜兴有桥梁约260座。清康乾年间宜兴的桥梁达500多座。清光绪八年(1882)宜兴有桥梁450座。民国九年(1920)宜兴存有桥梁280座。列入上述统计口径的只是建于交通要道、规模较大、存续时间较长的石桥,其数量不足同期桥梁总数的10%,这些桥梁的特点是常建常毁,毁而又建。迄2009年11月,宜兴市相关部门数据为尚存各级各类古桥梁110座,这其中包括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0座,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28座,列入市级文物控制单位的38座,以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桥梁34座。110座古桥中气势、规模较大的为3座三孔石拱桥,分别是鲸塘桥、张泽桥和画溪桥,其中,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鲸塘桥桥梁最大跨度达52米,是宜兴最长的古桥。从目前已知情况看,宜兴现存古石桥的数量在苏南县(市)中最多。
 
  两年的拍摄走访,我发现张渚镇的锦袍桥(砂刚桥)改造后基本已无老桥痕迹,且高塍永济桥也于2010年被拆除。同时,在110座名录之外,我还发现了宜兴境内以及与武进交界河道上的古桥24座,包括和桥镇五洞桥(金莲桥)、永宁桥、阳显桥、寿星桥、庄基桥、回笼桥、裡塘渎桥;高塍镇旺渡桥、方石桥、杉木桥、范道桥;丁蜀镇江家桥、书院小桥、太平桥、汇胜桥、顺安桥;徐舍镇荷花桥、永庆桥;芳桥镇的蒋渎桥和龙眼桥;屺亭街道的平安桥;官林镇永安桥、周铁镇运龙桥以及宜城的蛟桥。当然蛟桥和永宁桥属于异地重建(旺渡桥也被拆除重建),江家桥和杉木桥仅剩下拱圈,但其它一些古桥的存世时间、完好程度等绝不亚于列入名录的一些古桥。
宜兴古桥,建桥历史比较早的,在宋代以前的有长桥(蛟桥)、梅林桥、南仓桥、东仓桥、张泽桥等,建于元代的有王婆桥、中兴桥(和桥)等,建于明代的有鲸塘桥、大浦桥、扶风桥、升平桥、高塍永安桥、大塍太平桥等。建于清代和民国初期的古桥梁数量最多,例如画溪桥、桐梓桥、谢桥等,其中不少古桥已经湮灭,现存古桥大多经过修缮、改造、重建或木桥改为石桥的过程,而最后一次重修或重建的年代大多在清代后期和民国初期。古桥中历史最为悠久,并且见于文献记载、流传有序的桥首推长桥,最早建于东汉末年,已有约1800年历史了,长桥历史上曾称日月桥、忻济桥、万安桥、斩蛟桥、蛟桥等。
 
2
 
  现存的宜兴古桥,以石拱桥和石梁桥为主。石拱桥优雅大气,造型隽美,其建筑成本高,建设周期长。石梁桥敦厚朴实,造型简洁,其净空高度小,不适宜在航道上构筑。
 
  宜兴古桥在建造时独具匠心,无不闪烁着群众的智慧。有些古石桥在水网地区营造起水陆交通枢纽。有些古桥截洪、泻洪两不误,桥面上还预置了方便独轮车行驶的车辙(高塍兴隆桥、永丰桥、秀凝桥等),较好地体现了桥梁功能的多重属性。这些古石桥用料讲究,青石、花岗石居多,还有的辅以阳山石,古桥最大石料单体重达5吨左右。古桥的桥墩和桥栏部位的装饰手段丰富多彩,石雕工艺精湛,还有古色古香的楹联石刻等,明清两代的桥,其差异就和明清的家具一样,明代多石梁桥,横平竖直,简洁大方;清代多石拱桥,雕饰较多,也精美雅致。两类桥,两种风格,均有较高的审美价值,却也尽显群众的喜好和文化的迥异。
 
  龙门石:均安放或雕刻在桥面中央。石拱桥为套榫结构,最后中间安放一块龙门石,石梁桥一般直接刻在条石中央。龙门石图案一般为海水波浪加“太阳”的造型,也有“鲤鱼跳龙门”、“双龙戏珠”“龙凤呈祥”“三羊开泰”等吉祥图案。
 
  望柱:明代的桥梁望柱一般为莲瓣纹,清代较多的是石狮或结绳形状。
 
  桥铭:桥名匾额一般横写,都刻在桥的主体建筑上,也有在拱圈内里。铭文,比较简要,刻上桥名、年号、捐资人姓名、造桥工匠姓名等等。而明代的桥铭在方框上方都有一个向下盖的“荷叶”,下方都有一个向上托的“荷花”,有些象“仰俯莲”纹饰,如高塍永安桥、太平桥、扶风桥、步龙桥、大浦桥等。清代以后的桥,铭文内容相同,但已无“荷花荷叶”纹饰。
 
  碑记:碑记相比铭文要详细得多,另外立在古桥旁边,对桥名、年号、捐资人姓名、造桥工匠姓名等进行详细记录。有的古桥还建有碑亭,如鲸塘桥、归径桥、允济桥等。
 
  龙头:比较讲究、纹饰精美的古桥一般在其两侧各有一对龙头,如王婆桥、新桥、马斯渎桥等,而施塘桥的龙头像人面,又像狮子面,比较奇特。官林桥的卧狮以及原升溪桥的石狮并不多见,狮子为吉祥物,阴阳和谐,迎来送往,镇邪祛恶。
 
  桥栏花板:桥栏图案均为吉祥如意等传统纹饰,如东坡书院小桥的石狮和阳刻花板,南草塘桥的云头如意纹饰和太极图案等。
 
  楹联:古桥对联都用整块条石刻制,阳文突现,放在桥洞两边的显要位置,航船和行人都能看到。对联是对桥的艺术表述和赞美,提升了桥文化的品味。对联内容围绕桥的地理特点、历史典故、地方风物等撰写。比较典型的有蛟桥的“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妙墨尚留苏学士;行人安稳布帆无恙神威犹仰晋将军”、“平步青云对南郭铜峰千秋巩固;重看明月印东流氿水万派朝宗。”鲸塘桥的“左墨岭右烟峰积翠千寻排对岸,南桃溪北濑水长虹一道跨中流”、“荷叶地钟灵,料有才人题柱去;鲸溪波效顺,应逢迁客泛槎回。”画溪桥的“二百年磐石重新,星缠析木;数十里槛泉正出,迹固包桑。”官林桥的“肇迹溯东吴,千秋巩固;安澜通北滆,百渎逥环”、“络绎舟车□□□古迹;纷纭冠盖记题柱豪情”。

3
 
  古时建桥,因条件所限,费时费力,所以,不管是木桥、石桥,还是梁桥、拱桥,工程之大、影响之广,绝非当今造桥所能比拟。且就当时的财力而言,绝对耗资巨大,故由政府出资和乡人集资为主要途径,也有少数为个人全额出资或有僧侣化缘修桥。如高塍永兴桥、永丰桥、后亭桥、黄干太平桥等为“里人”集资“重建”,高塍兴隆桥为仝善出资重建,玉带桥为苏东坡捐玉佩所建,扶风桥为周延儒出资助修等。一般从决定造桥,到资金的筹措,材料的准备,直至整个工程的完工,少则数月,多则三五年。
 
  修桥铺路,历来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,也是家族的光荣,得以光宗耀祖、千秋传颂。而造桥,更是乡民为之欢呼雀跃的喜事,造桥前后一般都有非常隆重的传统仪式。首先在开工之前,祭天拜地,特别是土地爷一定得敬供好,鸣锣敲鼓,披红挂彩,场面非常热闹;其次待桥体基本完工,最隆重的便是“圆桥”仪式了。仪式上,整块雕饰精美,刻有“鲤鱼跳龙门”、“双龙戏珠”“龙凤呈祥”“三羊开泰”等吉祥图案的龙门石,披挂着大红绸带,由工匠抬起并填补住桥面中央最后一处空缺,“圆桥”宣告成功。整个仪式,舞长龙、舞狮子、闹花灯,有的还设百家宴,答谢各地前来祝贺的人们。这龙门石是整座桥最显眼和最重要的构件,意义也非同一般,万石镇裴德桥的龙门石村民叫它 “响石”,旧时,夜间听到这响声,附近村民便会起床查看是否有陌生人前来骚扰。丁蜀镇居家桥当地有个习俗,附近村民哪家小孩生病了,家人就去给龙门石翻个个,有祈福保太平的意思。
 
  古时造桥前后,大多会在桥堍建庵设堂,以供乡民敬香祈福求平安。宜兴的百余座古桥,大多也建有这种庵,时间推移,有的庵发展成了寺庙,有的仅剩香炉烛台,另有些也已失修破败。现存保护较好的有周铁万园桥、大塍太平桥、归径万安桥等,留有遗迹的象丁蜀裕兰桥、徐舍双圩桥、芳庄福田桥等。宜兴其中的一座古桥为高塍庵桥,原来桥堍就有一座庵,它取“庵”为名,直接把庵和桥联系在了一起,便把老桥的功用和村民的愿景合在了一起。当然,在有些桥堍,还建有茶亭(或歇脚亭),大多是供旅人休憩或挡风避雨所用。
 
  同时,每逢清明,古桥附近的村民在祭祖飘钱时,从不忘在老桥上放上钱纸并用石块压住,有的还在桥堍插上几柱香。村民说土地有土地爷,土灶有灶神,山有山神,这桥也有桥神,这样的风俗就被称为“祭桥神”,同样是辟邪和祈福求平安。我在拍摄轩庄桥、培德桥和庵桥的时候都遇见过这种情况。
 
  桥和庵,以及“圆桥”和“祭桥神”,都是民俗民风的有机统一,更是传统文化的立体再现。
 
4
 
  古桥的名称多种多样,桥名用两个字是最为普遍和标准化的,单名的桥不多,宜兴只有庵桥、扶桥、新桥等,而三字以上的桥名更是少数,如南草塘桥、珠藤花桥、裡塘渎桥等。古时桥名,总要有些文学气息,使人见了,不由地发生情感,念念不忘。或是纪事抒情,引起深思遐想;或有诗情画意,为之心旷神怡。这样,通过慎重题名,一座桥的历史、作用或影响,就立刻表现出来,因而容易流传。桥的“身价”,也因此而抬高。一座桥出了名,它的名字还会跟着多起来,除了正名,还有俗名、别名等等,就像人名,除了学名,还有别号、小字等等,如永思桥称为林家桥,双圩桥唤作大山圩桥,万园桥叫作杨母公桥等。宜兴现存的古桥中也出现了重名的现象,如“太平桥”分别有大塍、张渚、杨巷、丁蜀的四座,“永兴桥”分别有高塍、芳桥、徐舍的三座,“永安桥”“万安桥”“兴隆桥”也各有两座,重名的桥中,一般用地名作为前缀以作区别。
 
  宜兴的古桥名称,有的是在民间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的,有的却是文人学士题名的。总之,桥成就要题名,成为风气,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特色。桥名的用意一般有以下几种:
 
祈福。体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景,如升平桥、永安桥、太平桥等。
表扬。有表扬桥的功用也有表扬造桥人物的,如长工桥、培德桥、王婆桥等。
纪事。记载有关桥流传下来的故事,如玉带桥、施荡桥、蛟桥等。
抒情。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情感,如永思桥、万寿桥、兴隆桥等。
写景。美化桥身及周围景物,如珠藤花桥、画溪桥、雪窨桥等。
 
  除此以外,更多的是直接以地名作为桥名,如鲸塘桥、大浦桥、扶风桥、洋溪桥等。当然是先有桥名再有地名,还是先有地名再有桥名已无从考证了。
 
  桥和桥名,随着世事变迁都可能有幸与不幸,有的是有名无桥,有的是有桥无名。如屺亭街道有座桥也已无从查找最初的名字,它们的名字早就湮没不彰了,却还是不声不响地在那里服务,虽是无名,难道就不是“英雄”!
 
5
 
  宜兴是“教授之乡”,耕读传家是早有的传统,宜兴人喜欢读书、爱好文化的风习也是古而有之。一脉相承,得益于对传统习惯和意识形态上的认识,宜兴人对古桥文化也尤其重视,立碑保护、定期普查、修缮出新,都是对古桥最好的保护,以至于宜兴的古桥无论是现存数量还是完好程度,在苏南甚至江南一带都是首屈一指的。通过博客、微博,我和杭州、湖州、绍兴及宁波一带的古桥爱好者都有交流,他们对宜兴古桥的现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。
 
 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,总体是好的,我们首先要清楚古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,而作为我们这一代,还必须负责任地、完好地留给我们的子孙,这才是尽到我们应尽的义务,才能告慰先人。但是也不得不思考现实社会中令人痛心和惋惜的一面,譬如古桥建造技术已后继乏人的情况下,城乡建设大潮对于文化古迹的冲击(高塍永济桥),公用事业发展与文化古迹之间的冲突(旺渡桥),不良分子利益熏心对文化古迹造成的破坏(马斯渎桥、黄干桥),以及航运交通对文化古迹直接导致的损伤(画溪桥、张泽桥),同时自然力量造成的风化与坍塌等,都无时不在威胁着古桥的生存环境。
 
  宜兴古桥的保护,正面临着不同命运的抉择,如何保护好水乡古桥,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。
就地保护。正如同处蠡河的画溪桥和张泽桥,河道依然通航,古桥经常被船只撞击的情况下,尽可能不采取异地搬迁的做法,而是进行就地保护,在古桥拱圈两侧加防撞桩,有效避免直接撞击。现有鲸塘桥、马斯渎桥等也可采取该措施,同样,处于航道河岸边的,如王婆桥、后亭桥、允济桥也应有相应措施予以保护。要尽可能减少机动车辆从上经过,可在桥堍加设桥墩等限制措施并树碑加以保护。就地保护还要考虑古桥周围的环境,如谢桥一样,在古桥周边建起绿地或公园当然是最好的办法。
 
  异地移建。在非拆除不可的情况下,可进行异地移建。如王婆桥,也如将十多座古桥拆除后移建或仿建于宜园的做法,总比拆毁废除要好得多,但拆除及复建过程要慎重、细致,必须到位的是新桥基础的牢固和石块位置的准确,尽可能修旧如旧,降低对古桥的损伤。如旺渡桥2011年底因公路建设而异地移建的做法,就是古桥保护的一种途径。
恢复原貌。宜兴有大量的古桥因为桥面狭窄、地势偏低、不利于车辆(农机具)出行等原因,被村民敷设混凝土,有损古桥文化和价值,如丁蜀镇青龙桥、兴隆桥、新庄洋塘桥、归径永思桥等,还有更加严重的将石拱桥改为石梁桥的,如屺亭车家桥、大塍曹家桥等,应象东塘桥和施荡桥一样,在古桥一侧另辟新路,甚至改建航道,并拆除古桥附属物恢复原貌。同时对已经破损的古桥也要及时加以整修,如江家桥和杉木桥等力求留住古桥主要构件甚至予以恢复。
 
  村民巡管。古桥大多散落在荒野郊外、村落旮旯,一座桥就是一个村落的坐标,村民对古桥的感情最深。可以确定一些古桥所在村落的村民,建立信息员队伍,加强巡查和管理。如当前圩渡桥、高塍永兴桥等桥碑已破损,画溪桥、双圩桥等一些古桥已不见桥碑的情况及早发现,及早修复。
 
  志愿服务。宜兴有大量文化古迹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,可选择一批作为古桥保护志愿者,无论是对古桥现场的查看、古桥知识的宣传,定期开展相应活动,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 
 
  法律追究。随着古玩收藏热的兴起,古桥上的构件被偷盗时有发生(马斯渎桥、黄干桥),面对文物被毁事件,尤其是古桥被撞被毁事件,与公安部门、航运部门分清职责、联合行动,拿起法律的武器,去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,严责不贷,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。
 
  意识强化。通过新闻媒体并发动全社会广泛宣传文物保护知识,牢固树立文物保护意识。建议因地块开发或道路建设影响古桥的,对古桥的处置通过听证的途径集思广益,避免凭一时的主观热情去对古桥梁实施拆除或移建,以更好地解决古桥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。
 
6
 
  城市的身影越来越坚硬地矗立在我们的生活周围,那些钢筋水泥构筑的时空让我们再无法寻找到童年的光影,和那些流水、那些老桥、那些懵懂玩耍的快乐时光。是什么牵动我们不再柔软的心灵,是什么牵引我们失去的无奈?当一手握住相机,一手定格瞬间,我发现,我可以在一连串的“咔、咔”声中找寻到那些久违的记忆,老桥、老人、老故事,在光影里,我用相机写下生命感悟,记忆人生乐趣。我想,终究有一天我也会成为我光影中的老人,老故事,在那落日的余晖里,翻阅着曾经走过的老桥,流淌的是一种微醺快意。
 
  宜兴,有丰富的古桥文化,纪录着故人、故园和故事;宜兴,还有一群古桥爱好者,他们在不同的季节,用不同的景深,以不同的姿态踏上古桥,寻访着有关生存、生活和生命的话题···
 
  一个大写的“桥”字和一个拍桥的身影,形象地代表着古桥爱好者们积存的影像,他们通常都是以这样的方式、这样  的姿势,去面对每一座桥。这样的方式,是涤荡了世间的烦躁,焕发内心深处微存的激情,跟随老桥影影绰绰的身影和河面泛出的明灭闪烁的幽光,向前迈步,而每踏一步,都是在重新找寻自我;这样的姿势,是和桥对话,和桥沟通,是通过桥来感悟人生。而回报给我们的,是温情,是惬意,是对人有关“生命”的思考。
 
  古桥是最朴实的,尽管老桥身处不同的环境,妆容会不相一致,但是它们并没有华而不实的外表,它们始终维系着一个区域,坚守着一个目标,发挥着它们出生时就赋予的唯一的功用。它的秉性就和山里的孩子一样,认一个理,做一件事,为一方人。我们拍桥,以及我们这一代人去保护古桥,道理一样都很简单,只不过想让它在日月光辉的洗礼下,在经意与不经意的人为作用下,待过时日,还能找到一个地方,一个出处,用怀旧的心境,去追忆那些逝去的容颜···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本文选自林天柱·宜兴古桥摄影散文集《桥影桥语》
 
 
参考资料:1、《宜兴古韵》,张毅明、徐建亚编著。
     2、《宜兴文物》,宜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写。
下一篇:节水,你做到了吗?
上一篇:感知水务 智慧管理